PiAnnis 取自于 Pianist (鋼琴家) 與我的英文名字Annis的合體

希望能透過這個部落格分享一些教學點滴及任何關於音樂工作者的話題

相關訊息會在Facebook發佈 請大家到粉絲團按個讚!


大台北地區 鋼琴教學 | 伴奏 | 皇家檢定 | 達克羅士音樂律動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分享] 芬貝爾大師班(上)







因為很榮幸有機會當翻譯跟著大師南北跑
五場大師班下來老師對於Dr. Faber真的是尊敬再尊敬

從回國以後老師一直都有在用Piano Adventures這套教材
對這個教材熟悉的程度不在話下
但因為這次跟老師近距離接觸四天 
對於Dr. Faber 的教學理念和想法更加確定自己沒用錯東西
-



這次大師班主要在講技巧跟藝術性 Technique & Artistry
Dr. Faber把演講分成兩大重點

1.彈奏技能 Skills

如何將運用一些基本的手型讓彈奏時肌肉更放鬆且更有音樂性

2.音樂上的概念 Concepts

如何聰明的練習重點讓背譜和彈奏更容易上手

-


先從彈奏技能開始講起
Dr. Faber 希望透過一些手勢手型的變換
讓肌肉除了放鬆還能使音樂更自然且有音樂性的彈奏出來
而這些手勢和手型在初學時期就從最基本和最簡單的方式開始養成
對之後越學越難越複雜才不會有太大的過渡期 

而老師們常講的肌肉記憶 
其實是一個生物學上的過程叫髓鞘化
意思是因為你不斷重複做某些動作
而這些不斷重複的動作會使包覆你神經的髓磷脂變厚 
加速你神經傳導的過程
會使你彈奏不需經過思考而自動化它
這自動化的過程需要長時間大量且準確的練習才能養成

好比騎腳踏車
一開始你必須花很多精力在注意平衡
但隨著練習多次後你需要花的精力就越來越少
當你學會以後也不需要想就會騎了

可想而知如果你練琴時有很多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打掉重練
所以學習的一開始非常重要
對的動作 好的習慣都能幫助未來的學習更有效率

-

賴老師小叮嚀
 慢練 
彈很快時間也不會過得比較快
你也不會因此比較早下課
而因為你只快速地彈奏很容易忽略掉的細節
這些錯誤的不論是音 節奏 動作還是習慣
當你髓鞘化以後就很難改過來
超級難改過來
或者改不過來
然後上課就會一直被老師罵 弄的大家都很不開心
學生彈琴變得很無聊 老師也會氣到需要送醫院
兩敗俱傷 音樂因為不好聽也因此變得無趣
學生沒興趣 老師上課覺得很累 家長也覺得學費被浪費 
這些都讓當初學音樂的目的走歪了
(同場加映:學音樂的好處  練琴的方法) 

-

在大師出版的新版哈農Hanon-Faber裡

Dr. Faber將一些原有可能會傷害手肌肉的曲子刪掉
重新編排把運用同樣手型的曲目放在一起
更聰明和有效率的練習這些彈琴必備的自然手勢

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要這樣 對我們這時代的人來說哈農就是專門練手指的啊
但你一定沒想過哈農其實是個管風琴家
當時代的鋼琴跟現代的鋼琴觸鍵也不同
1870年代哈農的鋼琴的琴槌只有現代鋼琴的一半大
觸鍵非常的輕 所以如果照哈農的練習法只用手指一直從頭彈到尾
在當時無論是在鋼琴 大鍵琴 和管風琴上都很容易
但用在現代鋼琴上一個不小心手因為肌肉太緊繃
可能會因此受傷 而手受傷了就很難再回去了啊

-
賴老師小叮嚀
 放鬆 
彈琴肌肉放鬆真的非常重要
 手緊不但聲音出不來 傳不遠 音色也不好聽
而要怎麼知道自己肌肉有沒有放鬆是一件很難的事
如果你練琴很容易手痠或是哪裡痠痛都代表姿勢不正確且並不放鬆
請隨時注意
1.肩膀放下 而非一直聳肩
2.手背手臂成一直線 最高的地方在手背上的指關節
3.手腕絕對不能緊 要能夠收放自如
回想一下你躺下睡覺的時候的姿勢
自己躺在床上時摸摸看身上的肌肉是什麼狀態
請你彈琴時除了手指也盡量保持身體的肌肉呈現相同放鬆的樣子
睡覺是一個人最放鬆的時候
如果有人睡覺整個人是緊繃的老師只能建議你要去看一下睡眠科醫生XD
-



私底下的Dr. Faber 完全親和力十足且沒有架子
讓這次的當翻譯的我學習了很多
真的非常謝謝他 大家下一篇見

#平時消息都在粉絲團

1 則留言: